一知百科

导航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正文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

阅读:16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及杰出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人道主义者。在世界文学史上,他是一个在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的文学巨匠,他那洋洋洒洒的理论雄文、激情横溢的浪漫戏剧、思如泉涌的诗歌珍品及鸿篇巨制的小说创作,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丰富世界文学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平与创作

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他的父亲曾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主义者。雨果从小随母亲生活,受其思想影响较大,加之他是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登上文坛的,因而在创作早期一度沉溺于保皇主义和天主教信仰之中。

15岁创作的诗歌《读书乐》获得法兰西学院的奖赏,1822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颂歌集》获得路易十八的赏赐。《颂歌集》后来得到扩充,形成《颂歌与民谣集》,于1826年出版。

他此期创作的小说《冰岛怪人》和《布格·雅加尔》虽然还缺乏作家后来形成的浪漫主义博大的气势和激情的力量,但它们蕴涵的人道主义思想表明雨果已经和自己的文学前辈夏多布里昂分道扬镳。

19世纪20年代后期,查理十世的反动统治使法国的革命风暴逐渐酝酿成熟,在日趋高涨的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下,雨果的政治观、文艺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826年,浪漫派第一文社由于缺乏明确的纲领而解体,雨果与维尼、缪塞、大仲马、诺蒂埃等人再组第二文社,目标针对古典主义。雨果用理论文字和创作实践与古典主义展开斗争,成为反对古典主义的盟主。

从此直到19世纪40年代初,是雨果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丰收时期。

1827年,雨果发表歌颂拿破仑武功的诗歌《铜柱颂》,表明他开始与保皇主义决裂;同年发表的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克伦威尔>序》,则是他文艺思想转变的鲜明标志。

此后,他创造了二系列浪漫主义的文学业绩:

戏剧《玛丽蓉·德·洛尔墨》、《欧那尼》、《国王取乐》、《吕克菜斯波基亚》、《玛丽·都铎》、《安日洛》、《吕意·布拉斯》;诗集《东方集》、《秋叶集》、《黄昏歌集》、《心声集》、《光与影集》;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巴黎圣母院》和《克洛德·格》等。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战斗精神,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19世纪30年代末期,由于人民运动不断遭到镇压,七月王朝的巩固,雨果在政治上逐渐与现实妥协。1841年,他入选法兰西学士院。1843年,他的浪漫剧《城堡里的伯爵》上演失败。此后,雨果全力从政,在文坛上沉默了10年之久。

1851年底,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宣布称帝,雨果作为议会中民主左派的领袖,坚决反对独裁,遭到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

在19年的流亡生涯中,雨果始终与拿破仑三世的独裁政权进行坚决的斗争,以《小拿破仑》、《一个罪行的始末》对独裁者大张挞伐。这种高昂的政治激情推动着他的创作走向了高峰。

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兵败被俘,巴黎爆发了革命。雨果结束了流亡生活,凯旋式地回到祖国,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反对普鲁士侵略的斗争中。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起初因不能理解而表示反对。但当公社失败、凡尔赛分子疯狂镇压起义者时,雨果又愤怒地谴责反动派的血腥暴行,并宣布开放他在布鲁塞尔的住宅,作为公社社员的避难所,后来他还大义凛然地为公社社员辩护,争取对他们的赦免。

与此同时,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总结性的阶段,完成了诗集《凶年集》、《作祖父的日记》、《历代传说》(二、三集)、《自由自在的精神》;还出版了两部政论,即反对天主教的《教皇》和批判封建君主权力的《至高的怜悯》:此外还有戏剧《笃尔克玛达》。

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巴黎逝世,法国举国致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雨果的生活道路几乎贯穿整个19世纪。他的创作旅程也长达60多年。

19世纪法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在雨果的思想与创作活动中留下了印记,从而使他的整个创作构成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进程的缩影。

文艺理论

雨果的文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早年曾是古典主义的拥护者,1823年左右,他所写的理论文章已开始表现出浪漫主义的态度倾向。

从1826年开始,雨果旗帜鲜明地投入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文艺论争。他的《<颂歌与民谣集>序》就显示了这种新的姿态,而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实际上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是一篇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

他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序言,与《<克伦威尔>序》一起共同构成了他文艺思想的整体。

雨果对有关文学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有自己明确的看法。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雨果认为“存在于自然中的一切也存在于艺术之中”,“世界上历史上、生活里和人类中的一切,都应该而且能够在舞台上得到反映”,“戏剧描写人生”。

这些主张把矛头指向古典主义反映现实的狭隘性、片面性,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家要求文艺扩大反映范围的强烈愿望。

对作家的创作,雨果要求自由创新,不拘传统。他反对古典主义对古人的顶礼膜拜,认为古典主义作家对古代作品的盲目模仿“远离了真与美之路”,是“艺术的灾祸”。

他特别集中地批判了古典主义束缚文学创作的清规戒律。他反对把悲剧、喜剧截然分开,贬斥三一律对“时间一致”、“地点一致”的要求,批判了古典主义者在所谓的“高级体裁文学”中不准使用“粗俗”语言的规定。

在批判古典主义创作理论的基础上,雨果确立了以对照原则为核心的浪漫主义创作论。

他的对照原则的理论要点是:自然中的万物并非都屈从人的意志而呈现崇高优美的状态,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是融为一体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既然客观存在着善恶、美丑的对照,文艺就应理所当然地加以表现,“把阴影摻入光明,让粗俗结合崇高而又不使它们相混”,“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给于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

雨果提出美丑对照原则,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他抨击了古典主义只表现崇高优雅而排斥粗俗丑怪和平凡事物这一弊端,把丑引人创作中,扩大了艺术的表现领域。同时,他强调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塑造美丑对立的形象,使对照原则成为浪漫主义新文学的重要标志。

雨果特别,推崇天才、创造和想象。在这种认为心灵对文艺创作拥有绝对权威的思想的指导下,雨果十分重视“天才”与创造。

他赞赏莎士比亚能够自由地驾驭想象,把整个大自然聚集在自己心中,把滑稽丑怪和崇高优美、灵魂和肉体、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天衣无缝地结合在自己的创作中。他甚至认为“莎士比亚首先是一种想象”。

雨果还对作家的社会职责及文学的使命提出了要求。他认为作家担负着“清除”那些阻碍社会历史进步的旧传统、旧习俗的神圣责任。他坚持文艺应该指点人类的心灵,给予读者有益的道德教训。

总之,雨果作为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家和发言人,他的理论阐明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与批评方法的一般特征,是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典型标本。

戏剧创作

浪漫主义戏剧是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的主战场,雨果在这个战场上充分发挥了主帅的作用。提出了浪漫剧的理论主张,创作了奠定浪漫主义戏剧胜利的作品。他从1827年到1843年写作和上演了十多个剧本,显示了这个文学运动的声势。

雨果的第一部戏剧作品是《克伦威尔》。他将自己在这个剧本序言中提出的浪漫主义对照原则运用于创作中,这个剧本的问世,对古典主义戏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部五幕诗剧人物多,场面浩大,篇幅冗长,不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而始终未能上演。

《欧那尼》是雨果戏剧的代表作。这是一出五幕诗剧,以16世纪的西班牙为背景。这出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摆脱了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有了开创性的发展。

雨果在创作《欧那尼》这出剧时,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情节内容上,第一幕标题为《国王》,与第二幕《强盗》对照;第四幕《坟墓》与第五幕《婚礼》对照。在人物塑造上,白发老翁对翩翩少年,绿林大盗对当朝天子;欧那尼的高尚纯洁与公爵的卑劣自私及国王的荒淫暴虐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的主观理想和作品的思想倾向都得到了突出的表现。除《欧那尼》外,雨果还创作了其他一些浪漫剧。这些戏剧也都视爱情高于理性

雨果的戏剧在艺术上是高度浪漫主义的,想象丰富,情节奇特,人物性格夸张,抒情气氛浓厚。但他的剧本多为诗剧,往往不利于舞台演出。

诗歌创作

雨果是法国浪漫派诗歌的旗手,他的诗歌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不仅是法国,而且是欧洲浪漫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雨果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早年的诗集《颂歌与民谣集》采用了中世纪行吟诗人喜欢的形式,描述了想象的中世纪,表现了打猎、比武、骑士的冒险等内容。这些诗在艺术上拘泥于古典主义诗歌的格律,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1829年,雨果发表的《东方集》无论是在题材、主题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诗集中所收的诗歌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束缚,词汇丰富,韵律自由,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解放斗争的歌颂。

19世纪30年代,雨果的抒情才能进一步发展。1831年写作的《秋叶集》充满着忧郁的情调,是表达“心灵内部的诗句”。

1851年雨果开始了流亡生涯,政治上的挫折、生活上的孤苦激发了他的诗才,使他写出了最重要的几部诗歌作品。

《惩罚集》是一部讽刺诗集。《惩罚集》发表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当时就秘密传到法国,深受法国人民的喜爱,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雨果于1856年发表的诗集《静观集》是诗人抒情诗创作的高峰。

雨果的诗歌不仅抒发个人之情,也抒发民族之情、爱国之情。1870年普鲁士军队人侵法国时,雨果在诗集《凶年集》中按月记录了他的见闻和感受,再次表现了他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感情。

雨果还是一个史诗诗人,他的《历代传说》是法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史诗作品。雨果作为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史诗诗人,以他杰出的诗才、高超的诗艺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生活,成为19世纪的诗魂。

他的诗歌既有对亲情、对爱情、对祖国的歌颂,也有对哲学的探索及对自由、进步的信仰,从而成为一部抒情的百科全书。

小说创作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鲜明地贯穿着人道主义的激情,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也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1.《巴黎圣母院》

雨果的早期小说并不成熟,他的第一部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人雨果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成功地运用了对照原则

爱斯美拉达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形象。作者将她的善与孚罗洛的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邪恶势力及宗教禁欲主义虚伪实质的无情讨伐;她的美与加西莫多的丑形成巨大的反差,衬托出两人互相救援的动人情景。

表现了作家对仁爱的歌颂,对理想和灵魂美的追求;她的真与弗比斯的虚伪构成对照,作家以此颂扬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谴责了爱情中的轻浮、自私、不道德的行为。小说情节离奇,构思巧妙,人物非凡,对比强烈,运用了夸张、巧合手法,典型地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的特征。

2.《悲惨世界》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杰作。小说以主人公冉阿让的活动为主线,分为五部,篇幅浩大,卷帙繁多。

《悲惨世界》是一部宏伟的社会史诗,它以磅礴的气势,全面展示了从1815年拿破仑失败到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的社会风貌,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伦理道德观念,特别鞭挞了反人道的法律制度。

雨果在小说中,无情地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和反动性,揭露了司法机关的黑暗和腐败。他用一系列的人和事证明:资产阶级的法律及其司法机关所谓的“公正”、“正义”,向来就是一块遮羞布。

与此同时,作者对不幸的贫苦人民寄予了真挚的同情,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集中代表了当时法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成为一纸血淋淋的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法律、道德、风尚的控诉书。

雨果对资产阶级法律的揭露,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都是基于他的宽恕、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这是贯穿全书的思想主线。也正是这种人道主义思想,促使作家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在这个问题上,雨果作出了三种回答。

首先,他认为博爱、道德感化是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其次,雨果认为大兴福利事业是变革社会的另一重要途径。再次,雨果并不绝对地反对暴力革命,他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有力手段,从而将小说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海上劳工》和《笑面人》

继《悲惨世界》之后,雨果又发表了长篇小说《海上劳工》和《笑面人》。《海上劳工》的故事发生在雨果流亡期间居住多年的盖尔勒塞岛。

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描述和散文诗式的笔法,描写主人公与狂暴的海风、汹涌的波涛和凶残的章鱼作斗争的场面,歌颂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伟大力量。

《笑面人》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小说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情节曲折,有不少偶合事件。作者通过关伯仑奇特的生活遭遇,展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方面是贵族资产阶级骄横的统治和他们的荒淫无耻、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没有希望”的悲惨生活。

雨果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对黑暗的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总的说来,雨果的作品贯穿着人道主义激情,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他给人类留下的瑰丽的传世佳作,成为众人交口称赞、努力效法的榜样,曾影响并还在继续影响千百万后来人。

雨果的诗歌、戏剧、小说,甚至文艺理论,几乎是与整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一起展示在中国人面前的。

首先是以他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显著地位,人道主义与反专制的精神,以及反对文学创作上的清规戒律的革新态度,打动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其次是以他的艺术风格中的传奇因素、情感因素,大大吸引了中国读者。

可以说,雨果是20世纪以来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作家,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的数量之多,也是空前的。

标签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旗手


相关文章列表

法国文学简史-司汤达与巴尔扎克

法国文学简史-司汤达与巴尔扎克

司汤达与巴尔扎克《红与黑》与司汤达司汤达大概是唯一一个在我的小标题中要让位于自己作品的作家了,原因之一固然是《红与黑》太过伟大,而另一层原因是因为司汤达这个人,他的文学意义要比他的文学地位高得多,所以...


法国达朗贝尔与法国启蒙运动:文学成就与推动

法国达朗贝尔与法国启蒙运动:文学成就与推动

前言法国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重要里程碑,而达朗贝尔则是这一运动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本论文旨在探讨1716年法国达朗贝尔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法国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达朗贝尔的文学作品和思想,...


法国文化部长:巴黎圣母院有望于2024年开放

法国文化部长:巴黎圣母院有望于2024年开放

中新网7月2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8日,法国文化部长马拉克表示,巴黎圣母院有望在2024年重新向公众开放。2022年7月28日,法国文化部长前往巴黎圣母院维修工程现场。 当日,马拉克前往巴黎...


电视剧里有哪些完全违背史实和文学常识的搞笑改编、错误?

电视剧里有哪些完全违背史实和文学常识的搞笑改编、错误?

“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各种古代影视剧里《沁园春.雪》多次在壁画、折扇里出现, 这个话题几天几夜说不完。简单说两点,一是古代男女厮混,甚至皇妃宫女公主都外出跟男人厮混,不成体统...


探寻日本文学中的"王昭君"形象及中日文学的纽带

探寻日本文学中的"王昭君"形象及中日文学的纽带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传奇故事在文学长河中璀璨夺目,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蜚声海外,尤其在日本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影响深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中日汉文学的羁绊。众所周知,日本汉文学发轫于中国,经...


这些俄罗斯文学里的巨作,为什么值得一读再读?

这些俄罗斯文学里的巨作,为什么值得一读再读?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选自“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大师的青春修炼手册——关于成长,关于初恋”速记奥·安·梅利尼科娃:2018年是三位作家的诞辰纪念年—...


友情链接